1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 2 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3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4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5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6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7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8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 神。
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 神的兒子。
10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11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12 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馬太福音5-7章記有耶穌「上了山」向門徒宣講的教訓,故稱『登山寶訓』,為馬太所記耶穌五篇較長講道中的第一篇。其餘四篇見10章、13章、18章和24-25章。『登山寶訓』其實就是天國生活的預演。它提到八個「有福了」,描述了八種品格,是耶穌希望在其跟從者中能找到的。祂說能活出這些品格的人為有福,因為神已為他們預留了特別的東西。每一個祝福都與社會典型的生活方式互相矛盾。在最後一個祝福中(10-11節),祂甚至指出努力認真追求這些品格會引致別人的反對與逼迫。
許多人問:「福」的內容究竟是什麼?依序來看這八個「有福了」的內容:「天國是他們的」(3,10節)、「必得安慰」(4節)、「必承受地土」(5節)、「必得飽足」(6節)、「必蒙憐恤」(7節)、「必得見神」(8節)、「必稱為神的兒子」(9節)。單從字義看,這些福只有「地土」和「飽足」似乎是屬於物質的,但連起上下文來看,這「地土」和「飽足」都不可能是屬物質的,而是「屬靈」的—是人與神恢復正常的關係,因而得以享用神所賜的靈裡面的豐富與飽足。
特別是耶穌所說的第一個「有福了」(3節)和第八個「有福了」(10-11節)的結局,都是「天國是他們的」,這就涵蓋了整個八福的中心點就是「天國」,天國就是神心中要給人的那完整的祝福。天國是人享用神的所有,並且承受神的所有。天國不是單單享用眼見的豐富,更且是人與神的聯結,將人的性質從屬土的改變成屬天的。從外表看,天國好像是神要求人去追尋的;但從深處看,天國卻是神要把祂整個自己賜給人。天國的福是屬天的,不像屬地的事物會朽壞,乃是存留到永遠的。人要得著真正「永恒的祝福」,就必須要以「天國」為追求的目標。得著了天國就是得著了神自己,得著天國的人所得著的乃是神的一切。因此,天國的本身就是福,在天國以外沒有真正永恒的祝福。
(一)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今天我們要看第一個福:「虛心之福」。所謂「虛心的人」按原文應譯為「心靈貧窮的人 poor in spirit」,也就是指一個人認識到自己的罪惡、軟弱和敗壞,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無力自拔的將亡罪人,於是存著貧窮的心靈來到救主面前,懇求神的開恩可憐,懇求主耶穌的赦免和救贖,這樣的人必得蒙神的憐憫、赦免和拯救,而得以進入天國。
說易行難,人最不願意做的,就是承認自己一無所有,因為我們眼中所看,心裡所想的,總以為自己雖不至於說是很豐富,但總不至於是貧乏而一無所有的;對「罪」的態度亦然。但一個真心追求天國的人,有一天終會發現一個事實:就是他在神的面前真的是一無所有、一無是處、一無可誇!所有自己以為擁有的東西,在神眼中毫無價值,他在神面前根本就是個不配的人!人若真走到這地步,他就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你是個「虛心(心靈貧窮)的人」嗎?你願意學像耶穌說的去操練天國的品格嗎?那麼,「八福」就會每天向你的生活發出挑戰,你預備好迎接這些挑戰了嗎?
(二)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耶穌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這是八福之二。在這句經文裡,『安慰』與『哀慟』在神的恩典之中聯結在了一起。 這正是「安慰」一詞在聖經裡的意義所在。 在聖經裡,尤其是在新約裡,『安慰』是神賜給人類恩典和幫助的代名詞,同時也成為人類從神那裡得著拯救和力量時那種平安喜樂的心情的寫照。
在舊約聖經裏 (參創世紀23:2; 利未記10:6; 撒母耳記下3:31; 尼西米記8:9; 約伯記5:11,14:22; 傳道書3:4; 以賽亞書61: 3,66:10),『哀慟』這個詞歸納有下述含義:(1) 這是一種自己無法排解的哀痛;(2) 這是一種感覺自己無能為力的哀痛;(3) 這是一種看到自己被罪孽捆綁、被世界奴役的哀痛;(4) 這種哀痛不僅發生是情感上的,更是以最強烈的方式發生在靈魂最深處的;(5) 這種靈魂哀痛常常伴隨著一種在自己和世界之外尋求真正拯救的渴望,以及對神的呼求和信靠。至於這個詞在新約四福音書裡出現的6次 (馬太福音5:4,9:15,11:17,24:30; 路加福音6:25; 約翰福音16:20),這種情感更幾乎完全成為了人類渴望神的救恩時的一種心靈呼喚。
也許有人要問︰基督徒的人生應當是充滿喜樂的人生,如經上說︰「要常常喜樂」(帖撒羅尼迦前書5:16)。另一處又說︰「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腓立比書4:4)。既是這樣,主耶穌又為什麼要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呢?原來這裡的「哀慟」不是因為生命的變幻無常而引起的,而是一種在心靈深處,為了自己的罪與所遭遇的苦難而痛悔,也包括了為那些悖逆不信而拒絕神的人,將來命定的惡果而難過。
這些心靈深切哀慟的人必得安慰,因為神應許自己必成為祂哀傷子民的「安慰者」(路加福音2:25),並且「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啟示錄21:4)。信徒今生要為這一切而哀慟;但不信的人今生所受的哀傷,只是將來永遠哀傷的前奏。本節和以賽亞書61:1-2相呼應,那裡應許說這些悲哀的人要得到安慰,安慰他們是彌賽亞工作的一部分。這些人將在神的拯救中得到喜樂,而這喜樂是他們在俗世中得不到的。
(三)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耶穌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這是八福之三。首先我們要認識,溫柔並不等於懦弱,不等於好脾氣、好涵養,也不是像一般所謂「老好人」那樣凡事不講原則。這裡的溫柔是從「心」發出的,不是靠自己所能有的,而是聖靈在人心中所結的果子。
「溫柔」有兩方面的含義:首先是指我們在人面前所表現的像基督那樣的,存於中形於外的真正「柔和、謙卑、仁愛」的精神。一個溫柔的人能諒解容讓對我們不友善的人,與人和睦相處;面對別人有意無意得罪的時候,能夠愛心包容和寬恕;面對愚蒙、軟弱、有過錯的人,也能體諒幫助,正如主耶穌體諒幫助我們一樣。
「溫柔」第二方面的含義是指我們在神面前所必須存有的一顆「柔軟順服」的心。一個人越是能在神面前存有一顆柔軟順服的心,也就越能在人面前彰顯基督溫柔、謙卑、仁愛的美德。這種『柔軟順服』的心靈也同樣是一個人在神面前心靈貧窮並為罪哀慟後所必然產生的結果。
『承受地土』是以色列人最強烈執著的民族情感之一。以色列人從神對他們的應許中,陶熔出一種特殊的宗教觀念和情感:承受神所賜的地土,就是得神永遠的產業,就是「與神同在」。舊約創世紀的以撒,就是一個如上所述溫柔必承受地土的典型人物。他有一段事蹟記載在創世紀26:17-33,說到以撒承續父親亞伯拉罕的基業,在當地挖井。每當他挖到一口活水井,當地人就來霸佔其成果。但是他並不與他們相爭,陸續把井讓給他們,自己再到別處另行挖掘。井水在沙漠地區是人畜活命的泉源,因此以撒的退讓不爭,在人看來好像懦弱的表現。但在神眼中並非如此,以撒的行為正是「信心」的表現。他不與人爭,因為他相信神賜給他的產業遠超乎此,所以他不必爭。
事實發展果然如此,以撒的溫柔謙恭與神的豐富供應,到後來,連他的敵人都看得出來神真的是與他同在(創世紀26:28)。親愛的弟兄姊妹們,這故事說明了一個寶貴的真理:當你接受發生的一切事,不論好壞,都是神對你所懷的計劃的一部分。你順勢而行,因為是神在掌權。如果你真的相信神,就會把自己一生都交在祂手中,相信祂會照顧你的權利,而無須自己去要求它。結果呢?當你放掉所有權利,把它們交給神的時候,就承受了地土。換言之,你放棄這些權利的時候,就又得回了它們——只是這回是按神的方式。
(四)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耶穌說:「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這是八福之四。凡在神面前經歷了「心靈貧窮」、「為罪哀慟」的經驗,又存著一顆「溫柔順服」的心,接受聖靈感動和引導的人,就會進一步產生「飢渴慕義」的心。心靈貧窮是「消極」方面的感受和體驗,如感到自己的罪愆、軟弱和愚昧。而飢渴慕義則是「積極」方面的感受和體驗,因深受神的愛的感動和吸引,而如飢如渴地切慕追求神的一切。
飢渴慕義的人不會以物質豐富為滿足,卻是一心一意的追求親近神。他們不是因缺衣少食而感到飢渴,乃是因著心靈嚮往追尋那生命的泉源。這樣的人,神定會叫他們「得飽足」,因為神必要以祂自己作他們的產業與杯中的份 (詩篇16:5)。
所謂「義」,就是要我們完全行義,不犯罪的意思;也就是要我們具有像主耶穌那樣的完全仁愛、聖潔、公義的品格。但是,當我們一想到人性的軟弱、敗壞和諸多的缺欠時,不免會發生疑問︰我們有可能達到神對我們所定的聖潔崇高的標準嗎?感謝神,主耶穌已在本福中給了我們明確的應許和保証︰「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是的,如果我們能如飢如渴地懇求神將祂的義賜給我們,神必要為我們成就一切,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那麼我們應當怎樣作一個飢渴慕義的人呢? 一個飢渴慕義的人,就要如飢如渴地研究聖經,默想神的話;特別要多用功夫研究、默想四福音中主耶穌的生平事跡和言行教訓,借此使我們可以更加認識主的愛、主的義、主的一切。我們越多認識祂,就必越多愛祂,並能越多彰顯祂的義。願我們共勉之!
(五)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耶穌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這是八福之五。登山寶訓的前面四福是屬於「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的功課,從這第五福中,我們要學習「愛人如己」的功課。
『憐恤 mercy』這個詞在聖經中常與『憐憫 compasion』互用,它所表現的並不是外表的給予,而是進入一個人內心的深處,設身處地以對方的立場來觀察、來思想,因而與對方感同身受,好比與對方一同體驗事情,經歷他所經歷的一切。換言之,『憐恤』強調的是要設身處地的以同理心去體驗憐恤對象的經歷。這顯然要比所謂的『同情』深刻得多了。很不幸的,這恰好是許多人連試都不想去試的。為什麼呢?因為『憐恤』需要我們在心靈和意志上作出相當大的努力,是需要花許多時間和代價的。多半的人只關心自己的感覺,並不關心他人的感覺。他們為別人難過,只是外表上的難過,並非自願努力地體會另一個人的內心感受,使自己與對方的對事物的觀感,正如對方觀感一般。
新約中一直不斷的教訓我們,唯有憐憫人的,才能得著憐憫 (馬太福音6:12,14,15, 18:35; 雅各書2:13)。這正是神所作的——祂並不是一位遙不可及、高高在上的神,而是降臨人間,成為人的樣式,表達對我們的認同。主耶穌「設身處地」,與我們同走人間的道路,親身體驗我們的喜怒哀樂與憂愁。因此,祂深刻體會我們的軟弱與需要,因為這一切祂自己都經歷過。祂對被罪惡所捆綁轄制的我們,充滿了無比的憐愛,不惜付出痛苦犧牲的代價,在十字架上流血捨身,為要拯救世上一切願意信而悔改的人,進入永恒光明的國度。祂為我們嘗盡一切苦杯,卻把福杯留給我們。這正是「憐恤」的最好榜樣。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願意回應主耶穌的愛,照祂的榜樣而行嗎?這是一條需要刻苦己心的道路。是一條需要付代價的道路,但代價不會白費,因為主已應許我們:「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走在這條路上,我們並不孤獨;因為每時每刻都有一個夥伴在陪伴我們、鼓勵我們,那就是我們的主耶穌。
(六)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 神
耶穌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這是八福之六。這是一句像溪一樣清、像淵一樣深的經文。「清 pure」含有「精純」的、不攙雜任何雜質的意義。「清心」,也就是指我們的心靈意念完全成聖,毫無罪污的意思。
從消極方面來說,一切的罪欲、邪念、忿恨、嫉妒、驕傲、虛榮、偽善、虛謊、自私、貪心、淫念等等都是污穢不潔的,清心的意思就是要將所有這一切污穢不潔的意念,完全從我們的心靈中除去。而從積極方面來說,清心的意思是要我們的心靈中充滿愛心、信心、熱心、忠心以及聖潔、公義、謙卑、柔和、寬容、忍耐等等美德。簡言之,一個「心思意念隨時完全純正」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但說易行難,即使在我們自認最好的行為上,心思意念絕對純正的情形,可說絕無僅有。你不相信嗎?想想自己那天作了一件善事後,是否在內心的深處,總存著一絲絲自我讚許的成份,一些若有若無追求稱讚和感謝,或暗暗期待人們看到自己的犧牲 (那怕只有一點點也好) 的自滿感和虛榮感呢?「天路歷程」一書作者本仁約翰有一天講完一篇道後,有人告訴他,他的那篇道講得非常好,他卻憂愁的回答說:『我從講台上下來的時候,魔鬼已經告訴我了。』
耶穌說,只有心中純淨的人,才能得見神。耶穌說的是生活中一個很簡單,但卻常被人忽略的事實:「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心裏想的是什麼。所看到就是什麼。比如說,一個普通人見到滿天繁星,他所感受的只是星星;但從同一星空中,天文學家會看見眾多星座天象的運行與規律;同樣的星空,航海家則能夠使他的船隻越過茫茫大海,抵達他所想望的海口。所以耶穌說,只有清心的人才能夠看見神,因為這樣的人終日所思想的就是神以及祂的旨意。
這是耶穌給我們的提醒,也是一個警戒:促使我們思量我們離神究竟有多遠,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你的答案是什麼?
(七)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 神的兒子
耶穌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這是八福之七。「...的兒子」是標準的希伯來語法,是希伯來文中描述一個人的品格或工作的用語。比如說,「和平的兒子」意思是帶來和平的人,「勸慰子」是指能夠勸勉安慰人的人。因此,耶穌說的這一福,實際上就是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他們是作了神所做的工作。促進和睦的人,就是加入了和平的神所作的工作 (羅馬書15:33;哥林多後書13:11;帖撒羅尼迦前書5:23;希伯來書13:20)。「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因為他們彰顯了天父的性情,而最足以彰顯天父之形像的一點,乃是將平安帶到人間,即耶穌在世上所作的。
生命就是學習如何去「彼此相愛」,神要我們珍惜關係,即使有裂痕或衝突,仍然努力去彌補維繫。神賦予了我們重建關係的使命 (參羅馬書12:17-18;哥林多後書5:18-19),因此,新約聖經很強調與人相處的教導 (參腓立比書2:1-2;哥林多前書1:10,6:5)。懂得與人和睦相處,是靈命成熟的標記。假如你要神賜福你,你就要成為「使人和睦的人」,努力去解決紛爭,因為神的旨意是要在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神之間建立和平。使人分離的人是作撒但的工作,使人和睦就是作了神所悅納的工作。
(八)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耶穌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這是八福之八。耶穌從不諱言,假使有人選擇跟從祂,便會遭受逼迫困苦,早期基督徒們所忍受的逼迫痛苦,就是最好的證明,也是今日的我們難以體會的。第八福,是針對為義受逼迫的人所發出的特別的、有福的應許。 凡是「 虛心」、「哀慟」、「溫柔」、「飢渴慕義」、「憐恤」、「清心」、「使人和睦」,即效法基督的人,不是這個世界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所以,他們也必會像基督一樣,因而走上被這個世界譭謗、排斥、逼迫、驅逐、甚至釘上十字架上的不歸路。
使徒保羅說︰「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摩太後書3:12)。這種逼迫在不同情況下,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有時來自國家,如古時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的逼迫;有時這種逼迫來自其他宗教或教派,如猶太教對早期基督教會的逼迫,以及羅馬天主教會在中古時期對持守聖經純正信仰的基督徒長達一千二百六十年的逼迫;有時這種逼迫可能來自家庭,如主耶穌指出的︰「父親和兒子相爭,兒子和父親相爭;母親和女兒相爭,女兒和母親相爭;婆婆和媳婦相爭,媳婦和婆婆相爭」(路加福音12:53);「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馬太福音10:36)。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當認識到,一切逼迫的臨到,最終也是要通過主的許可。若是主不許可,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臨到我們。
「為義受逼迫」似乎是種基督徒獨有的命運,但奇妙的是,在耶穌的口中,這種本來痛苦的「命運」,竟然成為他們最後「有福了」的根據!善於扭轉命運的神,在這裏又再次顛覆了世人對福氣的看法,「為義受逼迫」乍看之下令人害怕退縮,但耶穌卻告訴我們,這是神賜給我們的「福氣」。「福」在何處呢?耶穌調校我們的「眼光」,叫我們從今生短暫空虛的事物移開,轉而聚焦在那『永恒』的神國之上:「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12節)。祂告訴我們:我們的身份繫于永恆,世界不是我們最終的家鄉,我們的家鄉是天堂。把你屬靈的眼光放大放遠,盡管在世上要經歷許多困難、憂傷與逼迫,盡管一些神的應許似乎未曾兌現,一些祈求似乎未得應允,一些情況似乎很不公平,這是因為還不到故事的結局!
你在世的時間並不是你生命經歷的全部,必須等待到達天堂時,後半部的經歷才會揭曉。故此,我們要靠「信心」才能在世上過客旅的生活。事實證明,歷世歷代對基督教會的逼迫苦害及眾多基督徒的殉道,不但沒有消滅教會,反而產生了石破天驚般的震撼力,讓世人看到天國存在的可信性,從而嚮往天國,並最終歸向真神。
將來某一天,當你在世上的旅程結束,到達天堂時,不用多久便會大聲自問:「為什麼我把那些暫時性的東西看得那麼重要?」「為什麼我浪費這麼多時間、精力和才智在那些不能持續到永恒的事物上?」當你人生遇到困難,當你被疑惑擊倒,質問「為主而活」是否值得時,想想耶穌的話:「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請記住,你還未回到家中。當你過世時,你不是離家,而是回家。(以上摘錄自《標竿人生》)
親愛的弟兄姊妹,不論你是否正因信耶穌而遭受逼迫,耶穌都在期待你的回應:你願意調整你的眼光與耶穌一致——聚焦在永恒的天國,那天上極大的賞賜上嗎?
留言列表